歷史豐碑  王慶松個展

 十一月 8日, 2012-二月 6日, 2013

展覽地點_臺北當代藝術館


藝術家_王慶松

撰文/ 臺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01年開館以來,除致力於台灣當代藝術的推廣與國際交流,每年也策劃兩岸當代藝術特展。當代館甫於十月舉辦旅歐中國藝術家蔣朔與吳少湘的雙個展,引起民眾熱烈迴響,十一月再度推出中國著名的當代觀念攝影藝術家王慶松的巨幅攝影作品《歷史豐碑》,展覽將自11月8日至明年2月6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戶外廣場展出,王慶松的這項攝影計畫,乃是藉由重新詮釋世界藝術史中,各個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經典藝術傑作,進而建構出藝術家自我想像中的豐碑樣貌。   

藝術家王慶松出生於1966年的中國黑龍江省,自80年代的中國前衛藝術運動開始,他即為著名的觀念藝術家,其作品橫跨攝影、雕塑和繪畫等不同媒材,並擅長嫁接傳統的文化符號與現代化的社會現實,以幽默、調侃、反諷的藝術語言表達自身經歷的各種變動體驗,而聞名於國際藝壇。王慶松的作品已為西班牙Billstone基金會、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美術館、美國邁阿密Cisneros基金會等地收藏,他同時也是現今中國當代攝影作品拍賣價最高的記錄保持者。   

展覽策展人禚宏順指出,王慶松的創作主軸,多半透過富有庶民精神,甚至些許粗俗鄙陋的大型建構式場景,去調侃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矛盾與偏執的社會現象。這次王慶松展出的作品《歷史豐碑》,尺寸高約125公分、長達4,200公分,是由藝術家邀請200民眾擔任模特兒,扮演藝術史名作中的各種角色而成。自古以來,中外紀念性的石碑雕塑,皆是委託一流的藝術家與匠師負責設計製作,用以歌頌過往的英雄事蹟或緬懷偉大的人物,豎立其標誌性的歷史意義,而發揮社會中端正風俗的衛道功能,供眾人仰望而流傳萬世。然而,透過藝術性的美化,原來複雜的歷史真相則被人為的選擇和簡化,以符合豐碑理想主義的敘事情景中。王慶松的創作手法,便是透過原有優雅的歷史雕塑被真實的人物所置換,同時在畫面上,亦能見到許多現代的日常用品散落其中,而與認知中完美肅穆的豐碑形象格格不入,但卻又貼近真實生活經驗裡的人物百態。王慶松企圖透過對豐碑這樣一個神話物件的重新詮釋,復原那些原本屬於歷史自身,卻可能不被記憶的另一種樣貌。   

《歷史豐碑》的實際影像製作,共可分成十五個場景,透過8x10底片的大型相機分別記錄,最後連貫成為本件巨型紀念浮雕式樣貌的《歷史豐碑》。這件攝影作品,是經由整捲的相紙逐步沖印,不經後製加工銜接與切裁,應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長的單件當代觀念攝影,格外引起藝術界矚目。本項展覽,為搭配戶外的攝影作品,並特別於廣場旁的電視牆播映王慶松創作《歷史豐碑》的記錄片,讓觀眾一窺藝術創作的幕後秘辛。藝術家王慶松重視這次在台灣的展覽,特別抵台揭幕,期待與台灣民眾交流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