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見

 八月 23日, 2014-九月 28日, 2014


梁遠葦, 郭鴻蔚, 何翔宇, Christopher Orr, Christoph Weber, Ross Chisholm

 

文/禚宇祥

展覽Another Ghost邀請到分別來自於英國、奧地利與中國的六位當代藝術家:克里斯多佛‧厄爾(Christopher Orr)、羅斯‧奇森姆(Ross Chisholm)、克里斯多夫‧韋伯(Christoph Weber)、梁遠葦(Liang Yuanwei)、郭鴻蔚(Guo Hongwei)與何翔宇(He Xiangyu)。藉由他們不同的藝術表現方法,討論藝術家如何透過外在視覺形式的探索,去發掘有別於現實表象的另一層意義。並經由這樣的途徑,去嘗試接近藝術家對於自身意識的焦慮與欲求。

梁遠葦(b. 1977)反覆臨摹日常生活中印製於織物上的碎花圖樣,在繪畫的實踐過程之中,捕捉了存在於感知與真實之間,不斷相互競逐拉鋸的緊張關係。透過繪畫的手段,使得感知對於真實的追求獲得了體量與存在感,在梁遠葦的繪畫之中,呈現了一種懸而未決而彼此矛盾的狀態。郭鴻蔚(b. 1982)在2013年開始的《編輯系列》(Editing Series)拼貼作品展現了其對於事物「形式」與「內容」二者關係的好奇。2014年的作品《阿游小姐》(Ms. Oyu)郭鴻蔚對原作採樣並重新排列了電影單幀圖像的內部元素,既未增加亦未減少原先作為有效傳播的信息總量,突現了所謂事物的表象,往往只是形式與秩序的一次偶然相遇而已。何翔宇(b. 1986)在2014年《我們創造的一切都不是我們自己》最新的系列之中,何翔宇通過舌頭的觸覺描繪出所感知的口腔內部,感官的不確定性,將感知、繪畫、身體的轉換過程,回歸到一個互相摸索的變動過程之中,而使得意識與經驗的疆界得以擴張至存有的身體侷限之外。

克里斯多佛‧厄爾(Christopher Orr, b. 1967)的作品承襲了源自歐洲繪畫傳統的魅力,也同時給予繪畫本身不同於過往的當代景觀。擅長以零散細碎與比例失衡的圖像,在晦澀幽暗的色調之中,拼湊出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場景,厄爾曖昧地圍繞於圖像間的暗指,彷彿示意了在方寸的畫面背後,有著超越景物敘事更為曲折的密謀。羅斯‧奇森姆(Ross Chisholm, b. 1977)取道自英國18世紀古典繪畫大師-庚斯伯羅(Thomas Gainsborough, 1727-1788)、霍加斯(William Hogarth, 1697-1764)與雷諾茲(Joshua Reynolds, 1723-1792)等人的肖像繪畫,對於歷史、身份、權威與繪畫關係的探討,嘗試提出當代的詮釋。克里斯多夫‧韋伯(Christoph Weber, b. 1974)本次展出的作品-無題(對應),2012[Untitled (Gegenstück)]是韋伯最具代表性的創作之一。自成一格地兀自站立于展台中央,彷彿拒絕觀看與解讀。在作品的上方向後開裂出一道工整的隙縫,粗糙銳利的縫隙邊緣,將水泥立方完美地一分為二,卻也同時象徵著兩邊各半,彼此對應牽連卻又相互隸屬的一統性,在水泥為媒材的創作裡,意外地拾得情感的質地與溫度。